《大众日报创刊纪念社》

    大众日报展室: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八路军和人民武装力量还很薄弱,山东党和人民迫切需要一张能够宣传、贯彻党的抗战主张和政策,动员组织和鼓舞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报纸。在这样的形式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创办《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创刊的筹备工作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孙陶林,社长刘导生,总编辑匡亚明负责。在报纸创刊筹备工作中,1938年3月由沂水爱国进步青年李戴等创办了一张民间油印小报,该报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深受群众欢迎1938年11月,在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的动员下《青年报》的全体人员带着油印机,收音机,两部电话和七只步枪,用独轮小车推着纸张来到王庄,集体加入大众日报社。他们的到来为报社提供了现成的办报人员和办报物资。

       刚开始办报条件十分简陋,编辑部最初设在山东分局院内,后来由于人员增多,居住困难,编辑部搬到王庄王希安家,这是房东王希安。王希安家的三间西屋是编辑室,两张方桌,几条凳子就是编辑室的全部家当。这位是《大众日报》第一任社长刘导生,江苏丰县人,后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政协主席。这位是第一任总编辑匡亚明(1906—1996)毕业于南京大学,这就是匡亚明的坟墓:根据他的遗愿将他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云头峪村,每年的清明节,当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大众日报员工以及他的亲人都会来为他扫墓,缅怀革命前辈的英雄业绩。

《大众日报》从创刊起就是铅印,而且是四版,这在当时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少有的。第一期报纸就印出2000多份。这棋盘和这盘碾是工作人员用来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抗战时期,由于敌人封锁,报纸的发行非常艰难而危险,发行工作主要由我党的交通员来完成,报社编辑室设在王希安家的一间草房里,每期报纸印刷前,由交通员将底稿送到云头峪印刷厂排印,印出后,再由交通员用担子挑回王庄分发。

       刘茂菊家中的三间草房就是印刷厂。这位就是房东刘茂菊,当时她结婚仅三天,当她听说办报纸是为了宣传抗战时,毅然将自己的新房腾出来做印刷厂,自己和公婆挤在一起。

      1991年原山东省委副书记韩喜凯来到云头峪寻根走访。当他发现刘茂菊老人还住在当年大众日报印刷车间的草屋时,立即组织大众日报社人员筹款为刘茂菊老人建了三间瓦房并题词“铭记当年”四个大字。

    大众日报创刊后,不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都能坚持编辑出版报纸,不能铅印就出油印报,从未间断过一天,这也成就了“大众日报成为全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党报,战争年代,大众日报社先后有530多人为党报事业献出了自己生命,这是世界新闻史上所没有的。

2019年8月10日 09:5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