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站圣地 红色沂蒙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沂蒙山根据地景区

沂蒙历史沿革及红色历史文化

沂蒙山根据地景区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丰富的革命遗迹,完备的革命历史资料。1938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王庄村成立,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在王庄创建。山东分局党校青年干校、鲁迅艺术学校也相继在这里诞生。193911日《大众日报》在王庄创刊,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在此工作、生活过,19475月陈毅、粟裕在夏蔚双山村发起指挥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当时的夏薇王庄是中央创建以沂蒙山区为核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被誉为“华东小延安”。景区不仅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迹,现存的有天主堂(建于1893年)、晏婴庙、圣母堂(建于1905年)等。

重要红色历史事件

1、中共山东分局成立: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得以确立。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其组织结构得到了完善,活动领域得到了拓宽。因此,中共中央在各地开始增设派出机构,作为代表中央指导各地区党的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夏蔚的王庄成立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统领苏、鲁、豫、皖四个省的抗战。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委员,郭洪涛任书记。山东分局的成立统一了山东党政军群各系统的领导,推动了地方党组织与基层组织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地方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逐渐取得了山东地区党政军民一体化的领导地位,在事实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地区的一元化领导局面。全面领导山东抗战的历史使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山东我党历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也使得沂蒙山根据地最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2、山东纵队成立:19381227日,为统一指挥山东境内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下辖十个支队,共2.45万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起义的武装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八路军山东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产物,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以山东各地人民抗日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而成的。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在山东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广大抗日游击区,并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驰骋山东抗日战场的一支主力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入鲁后,山东纵队与之并肩作战、协同配合,继承发扬老红军的革命传统,经过5次整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一支英勇顽强的武装力量,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抗战结束后山东纵队发展壮大到6万人,为我党解放战争的胜利蓄积了重要的武装力量。

3、大众日报创刊地:193911日《大众日报》创刊于夏蔚镇云头峪村。它迎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诞生,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雨露壮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崛起,是全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成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党报。

4、孟良崮战役我军指挥机关所在地:194753日下午4点多钟,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驻扎夏蔚王庄的双山村,在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

5、芭蕾舞剧《沂蒙颂》创作地:最近,冯小刚的电影《芳华》火爆,随之剧中的沂蒙颂舞蹈也风靡。《沂蒙颂》来源于刘知俠的小说红嫂,刘知俠当年在这里完成了小说的创作。后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为芭蕾舞剧《沂蒙颂》,中央芭蕾舞团在完成舞剧创作时曾在王庄体验生活达三个月,并在沂水进行了首场的汇报演出。 

在这个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沂蒙山区,为了革命的胜利、国家的解放,沂蒙人民将无私奉献体现的淋漓尽致。抗日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中,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中,成千上万支前的担架队、送粮队,冒着生命危险,承担起弹药、粮食等物资和伤员的运送任务,整个孟良崮战场上支援共产党军队作战的支前民工达六十九万人。沂蒙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军队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他们倾其所有,舍生忘死,这是怎样的无私与奉献。沂蒙人民与党和军队的生死相依,正是爱党爱军、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群体意识的充分体现,正是我们今天践行群众路线的理论之源。


2022年5月22日 13:05
浏览量:0
收藏